请双击输入文字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
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类型
1.无语言:通常会被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2.立即仿说:有变化的仿说被视为自闭症儿童表达沟通的意图,而没有弹性的仿说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3.延宕仿: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的重复某些字、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是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4.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8.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的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自闭症儿童的三大误区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但是,生活中,人们常常对自闭症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自闭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
虽然很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育迟缓,但未必都是"弱智"。振振的父母带着孩子看过很多医院,其间令他们最伤心的就是某个医院的专家只说了一个字——"笨"。
他认为这个孩子先天就笨,和自闭症无关。但事实上,振振学东西很快,他可以自己上网、打游戏、网上购物,而这些东西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
专家表示,把自闭症当成精神病患者也是不对的,自闭症儿童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被视为异类排斥在外。
误区二:自闭症患者是天才
有些人以为,自闭症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才。确实,会有一些患者有着特殊的才能,如同电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事实上,自闭症患者中,有80%-90%存在智力问题。还有一些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
误区三: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
虽然自闭症有很多的训练方式,但是目前为止,只有症状的减轻,鲜有治愈的案例,有人提出,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但是,确实是有许多孩子在专业的教育训练之后,生活规律了,也能够说一些话了,因此不可轻易放弃训练。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的类型
自闭症的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案例
案例一
正常儿童的学业进展并不会因为被安置在有发展障碍儿童的班级里而受到负面影响,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正常儿童做的更好,根据大量研究结论归纳出:儿童在融合机构内的发展情况更多的取决于 教师的品质和教育能力,而不是一体化本身。
孤独症儿童的学习不一定比普通儿童差,相反对于一些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业能力特别是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是普通儿童所不能及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也是普通孩子的榜样,甚至是羡慕的对象。
一种形式是自闭儿之间的融合教育形式, 也就是目前最常用的小组训练教育模式。
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对自闭儿进行诸如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及行为训练之后设计一项或多项集体合作性游戏,让两个或多个自闭儿在每人一个训练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随着孩子注意力、语言能力、模仿能力的逐步增强,可以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时间。这种形式有利于自闭儿将所学的游戏和知觉经验及语言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沟通的作用和合作的乐趣,体验游戏和交往的愉悦。并且在合作游戏中能锻炼孩子与人沟通,简单的交流能力,学习简单的沟通交往技能,如:目光的对视,呼唤对方一起注意,把东西交给对方或接受别人的东西等。这种训练方式避免了由父母或单一教师训练的"小家庭"模式,可以使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人物角色,从而增加沟通交往经验。
第二种形式是自闭儿融入智障儿童当中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自闭儿在培智班级就读的形式。 这种教育形式首先不能间断了对自闭儿的针对性训练。
在保证一定的个别训练强度和时间之外,其余的时间不论学习、生活、游戏都和智障儿童在一起。
其次,要求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及时的矫正其不良行为和不良语言,指导其与其他学生进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沟通与交往,大限度地干预孩子。这种教育形式应当建立在自闭儿有一定语言能力,能够服从简单指令,并且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否则会因孩子与同班智障儿之间能力差距过大而导致自闭儿更加孤立。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在一定范围内给自闭儿以大限度的干预。智障孩子心理单纯,较少有歧视的概念,因此,即使是自闭儿与智障儿有较大差距自闭儿也很容易融入其中,增加沟通的机会,得到更多的干预,不像在普通班,差距一大就有可能使孩子很孤立。这种形式也会给自闭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智障孩子本身有许多不良行为,很容易被自闭儿学会,因此,教师要及时做好行为矫正工作。 这种教育形式比较适合大多数存在一定智力落后情况的自闭儿。在我们自闭症培训中心已经开始了这种形式的实践和探索,效果较好, 在培智班级就读的自闭症孩子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方面,发展较快。
第三种形式是自闭儿融入普通儿童当中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自闭儿到普通班就读或参与他们的活动。
这种教育形式也是融合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种形式同第二种形式一样,只是比第二种提高了一个环境层次,对自闭儿自身的能力要求也更高,更适合一些智力接近正常水平的自闭儿。
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有更大的耐心做好个别指导工作,还有一点,也是与第二种不同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做好普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要求普通孩子接纳认可和帮助自闭症孩子,把他们包容在所有人的关心和重视当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行为,逐步走出孤独的世界。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训练中心开展了与"天天向上"的友爱活动,参与他们的教学和游戏活动,每周一次。自闭症孩子在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气氛,慢慢地参与到他们之间。
以上三种自闭儿融合教育的不同形式是一个自闭儿在发展中的三个阶段, 也是根据不同自闭儿的症状和智力障碍的程度来选择不同的融合教育形式。
仅仅将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安置在同一个教室,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融合。教师必须在融合教育中担起责任,需要特定的技能来促成成功的互动。以上针对自闭儿的融合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是我在一线教育训练工作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自闭症,关注自闭儿,并且进一步研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自闭儿走出孤独的世界,回归到正常人的行列当中。